2011年8月3日星期三

曹操墓真伪辩论引出的历史和逻辑问题

曹操,曹操到。2010年也到了。
新发现的“曹操墓”,是岁末年终的热点。到处是震惊之声,我写过佛顶真骨不必震惊,不喜欢赶热闹。但到处在说曹操,不由得也关注起这件事来,曹操的影响力确实大。曹操墓到底是真的还是假的?这是专家的事情,不感兴趣。我关注的是,曹操墓真伪辩论引出的历史和逻辑问题。


“曹操高陵”墓门

考古队对所持证据信誓旦旦,否认质疑。比如,考古队长潘伟斌回应质疑方,左一句“马未都是搞鉴定的,不是搞考古的”,右一句“人大那位也不是专业的考古人员。” 这明显犯了逻辑谬误:“以人为据”。
“以人为据”,就是在证明或反驳一个论题时,以提出论题者的身份、地位、品质为论据,而这些论据与论题本身的真伪并没有必然联系。如在证明一个论题时说,这是某某权威人物讲的,以此作为论据:在反驳一个论题时说,这是某某不可信任的人讲的,以此作为论据。一句话,不管是专家,还是非专家,不能强词夺理,真理面前人人平等。当然,考古方也不必有思想压力。




“曹操高陵”前室(网络图片)

面对质疑声浪铺天盖地,考古方似乎意识到了自己的逻辑谬误,这两天开始直接回应质疑。看了那些回应。排除“七十二冢”的传说,并不能得到直接证据,何况并不能完全排除“疑冢”的可能性。鲁潜墓志也是百多年后的事,谁知鲁潜有没有被阿瞒所骗。这些网友提到的,就不多说了。
所剩证据,尸体暂不能比对DNA,其他证据有的是从盗墓贼手或民间收回,都不能算铁证。考古方的所谓有力证据,就是那块“魏武王常所用格虎大戟”石碑。对这项证据,考古专家尚金山“对着记者信誓旦旦地确认两次,‘我亲眼看着这块石牌从墓穴里挖出的。’”后来更明确回应,“刻有‘魏武王常用挌虎大戟’等铭文的石牌是他亲自发掘出来的。”
好,我们就来直接研究这块石牌本身。




“曹操高陵”出土的“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”石牌
石碑的“年代”。没做碳14测定或其他科学测定。存疑。
十个字的“字体”。古文字专家表示,“均为东汉后期流行的隶书字体,俗称‘八分’”。但是,三国时期正式文书用小篆,平时才用隶书,既然是为刚刚谥号为武王的曹操刻碑,铭文选择汉隶八分体,是不是太随意了?不过,这不是质疑的直接证据。姑且存疑。
 “魏武王”一词。三国志提到:谥曰武王。二月丁卯,葬高陵。”曹操是获得武王谥号后,再下葬。称呼“魏武王”很有可能,不再是疑点
 “常所”一词。网上质疑很多。网友解释说,“这是洛阳邙山一带的方言,是永恒所在的意思,‘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’的意思,用洛阳邙山一代的乡土方言解释很明了:魏武王恒久府邸使用的戟。在河南洛阳农村,邙山附近当地还有老人还把‘某人墓地’称为‘某人常所’祖坟称为‘祖所。’”这种说法有趣,虽不懂洛阳邙山方言,但这种解释说得通。常所用”暂且不是疑点。
“挌虎”一词。击虎、打虎之义,意思通。挌字使用提手旁加一个各字的隶书,暂且存疑。

大戟”一词。戟是戈和矛的合成体,三国时依然是流行兵器,比如吕布的方天画戟,典韦的双戟。但,曹操会使大戟吗?不见记载。即使曹操会使戟,三国时有称戟为长戟”、手戟”、双戟”、带单月牙刃的青龙戟”,带双月牙刃的方天画戟”,甚至有小戟”。可是,用大戟”做为称呼这种武器的名字,却不见记载(我还没查到,哪位达人能指出出处。)倒是有一种草本植物,被古人称为大戟”。大戟”,又名:荞(《尔雅》)。《蜀本草》也述大戟”。在历代的本草中所述的大戟,都与植物学的大戟科大戟近似。暂且存疑。

这样看来,光这块石碑,还留有“年代”,“字体”,“挌虎”,大戟”四处疑点。

考古队说,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,不相信,到现场去看。但去了现场,未必能看到真相。就凭网上调查,考古队出示的所谓最有力证据,仍然疑点重重,还不必提,这块石碑是不是曹操下葬时故意放下迷惑后人的,逻辑上站不住脚,曹操的古墓迷宫,又岂是凭一块石碑破解得了?信誓旦旦地断定这个墓就是曹操墓,论断也下得太草率了,难以说服人。话说回来,考古一方工作不容易,长年累月暗无天日的生活。但,不能因为工作的辛苦来博取同情,这又犯了诉诸同情的逻辑谬误。到底是不是曹操墓,只有拿出经得起检验的铁证来说话。如果没有,我就不信。你信吗?呵呵,别中了阿瞒的诡计。

赣江老马  2010-01-01

后记:关于“大戟”的疑问。(1)“大戟士”的来历。在魏·王粲《汉末英雄记》公孙瓚条目中有这样一条记载,“绍在后......大戟士百余人自随。”从意思看,这里的“大戟士”只是袁绍的随从,有点像仪仗队。“大戟士”的具体情形怎样,未作交待。网上把袁绍的“大戟士”称为军队,与公孙瓚的“白马义从”相当,是以讹传讹,不足为信。
(2)“曹操舞手戟”。《裴松之注三国志·魏书一·武帝纪第一》引孙盛《异同杂语》:“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,让觉之;乃舞手戟於庭,逾垣而出。才武绝人,莫之能害。”陈寿,233-297年,西晋人。孙盛,约302--374年,东晋人。裴松之,372—451年,南朝人。一个比一个晚,对“曹操舞手戟”的真实性,要打问号。(3)虽然,找到了“大戟士”。但还没找到曹操使用“大戟”的文字资料,“曹操会使大戟吗?”这个疑问依然没有解决。四处疑点都没有得到消除。    


赣江老马  2010-01-03  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